千元以上的音箱和幾百元的音箱有什么區別?問題詳情:大家講一下聽好音箱的感受吧,一起分享
推薦回答:首先200和1000的區別當然大,2個的信噪比就不一樣,里面的元件檔次也不一樣,箱子的板材也有區別,喇叭單元對聲音的回放還原能力也不一樣。
所有這些都為了更高的音質效果!
肯定的告訴你1000絕對大于200,1000里最爛的也比200最好的強!
你要清楚地是:現在音箱分2.1和2.0,2.1是2個高音帶1個低音炮,這種箱子一般低音都震撼點,適合DJ,舞曲,搖滾和部分流行歌(低音多點的)。
2.0則因為低音單元相對小,適合聽輕音樂或流行歌(如張學友的,低音很少)如果一個音箱說低音很好很震撼,那么它的中高音相對就不如低音好了。
看你的愛好,我覺得你買惠威M50W是正確的!惠威已經是國際一線品牌。
它最貴的音箱在10萬美元。
其他漫步者,輕騎兵之類都是做些低端產品,多媒體音箱。
如果你買低端的,那么漫步者,輕騎兵還可以考慮。
但要1000以上,那你就惠威。
惠威M50W是個2.1的音箱,它重點強調低音,低音澎湃,控制力可圈可點。
中高音也有很好的溫暖感和厚度。
這款我覺得是最適合你的箱子。
如果我是你,我也會選的。
我個人買的就是M200K2,2.0的箱子因為我不聽搖滾類,平時就聽點輕音樂,流行歌之類,不怎么喜歡太大的低音。
所以就用的M200K2,享受音樂的感覺不錯,但不適合你聽DJ,低音弱,你不會滿意。
惠威的音質沒有問題。
你買的時候在音箱點把音箱聲音開到最大,不要接音頻線,聽聽有沒有很大的本底噪音。
一般有一點是正常的,但噪音在20厘米外應該微弱的聽不到。
這就行了。
音箱效果和手機效果差別大了,你要聽了這個箱子,保證你再也聽不下去手機的歌了!
用這種好音箱,你的歌曲就要有所選擇,也就是聲源!不要聽4,5M左右的mp3,格式,那種歌曲本身就把高頻和低頻去掉了很多。
你要聽320K碼率的mp3,一首歌應該在8M-11M左右。
你把這樣的歌曲放在手機里,再用惠威的M50w來放,效果絕對比他200元的好!但如果你還是用手機里存的那種4M左右的mp3放歌,那這個好箱子就顯不出多大優勢。
就像一個天生爛嗓子的人,你讓他用好話筒和破話筒也都還是爛嗓子。
關于聲卡,你別聽人亂侃,的確有獨立聲卡了效果會好,但你不是要用手機接到音箱嗎?要聲卡沒用,聲卡接到電腦上用的。
再說,一個400左右的聲卡對音質提升也不是很明顯,你明顯不屬于發燒級,所以沒必要買聲卡,買來也沒法接在手機上用。
有線音響怎么變成藍牙音箱?問題詳情:家里有閑置的音箱,但是有線連接很麻煩,手機連著音箱播放不方便,聽說有線音箱也可以通過藍牙的方式連接手機的,具體是怎么做?
推薦回答:謝謝邀請,方法是有的,而且很簡單。
小張上班的時候喜歡戴著耳機,一邊聽歌一邊工作,雖然音質很好,但聽多了也麻木,畢竟心思不是在專心聽歌上,而且戴久了耳朵總會有些不適感。
回到家也喜歡聽歌,但更喜歡功放,少點帶耳機的束縛感,不過家里的音箱是有線的老式音箱,連接線很麻煩,一個是長度有限,另外是偶爾接手機偶爾電腦,插拔煩的很,開機插拔還有巨響滋滋聲。
于是綠豆向他支招,其實老音箱加裝藍牙設備非常簡單,不僅可以使連接變得簡單,而且不受空間的拘束。
說起藍牙接收器大家可能會想到無線鍵鼠那種小小的,但那種并不適用于音箱,綠聯藍牙適配器內置了保證音質的芯片,內置電池也有供電口,且支持AUX和RCA蓮花頭輸入,可以將電視、手機、平板等設備與老音箱連接,實現無線音頻傳輸。
產品標配了一根micro usb充電線和3.5mm的對等音頻線。
開機關機都是長摁上面銀色的按鈕,3秒左右,藍燈閃爍,然后就可以在手機上找到類似“Ugreen-Bluetooth5”這樣的藍牙信號。
配對毫無難度,也非常迅速,配對成功后音響會有提示語音。
這小玩意是藍牙4.1,能連接5臺設備,兩臺手機1個平板,1個電腦,1個其它數碼產品,可以自由切換。
連接電視也方便快捷。
這款藍牙適配器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有內置電池,充滿電(2小時)能用7小時,當然也可以一直充著電使用。
另外,這款藍牙適配器藍牙范圍在10米左右播放流暢無卡頓,超過范圍會提示已經斷開,土豪別墅就不太適用了。
音質方面,眾所周知藍牙連接肯定沒有直插的效果好,不過綠聯藍牙適配器內置保證音質的芯片,所以效果也不會太差,畢竟不是戴著耳機,木耳一般聽不出區別,如果你跟小張一樣只為擺脫接線的煩惱,那這點也不太重要。
而且藍牙連接后就無需將手機綁定在音箱邊上,可以在離開音箱稍遠的地方玩手機了。
其他用途:
連接音箱只是其中的一個場景,這個設備還可以用于很多場景:
1、車載藍牙
一些低配置的車輛,沒有車載藍牙,有了這個適配器除了可以用車載音響聽手機上的音樂,還可以免提接聽電話。
2、廣場舞/健身室音樂
現在很多廣場舞室/健身播放音樂都采用U盤讀取的方法,使用這個適配器,可以隨時用手機找到自己需要的歌曲進行無線播放,方便簡單。
3、教師的擴音器
現在一個班級的人太多,老師上課很吃力。
學校都配置了電教化的設備,用適配器連接教室的音響,就可以用無線麥克風上課了。
如何評價小米AI智能音箱「小愛同學」?問題詳情:2017年7月26日,小米公司在北京發布了小米智能AI音箱「小愛同學」。
推薦回答:上周通過參與活動得到了F碼,花了299給我孩子買了個大玩具,拿回家孩子玩的很開心,我個人小愛同學的定位就是:這玩意兒也就是給孩子的一個玩具。
最起碼孩子睡覺前會說小愛同學明早六點叫我起床,提醒我帶書本,哈哈,省的大人再提醒他了。
再說說所謂的智能,識別率還算可以吧,主要是普通話得說好,要不啥都白搭。
2.1的音箱和2.0的音箱差別在哪?問題詳情:兩種音箱外觀上就差一個低音炮~但是哪種比較好呢?求知道的說的實在一點~別一個復制黏貼長篇大論~
推薦回答:2.0與2.1音箱比不是差個低音炮,而是多了個低音單元。
為什么這么說呢?這是因為結構上,2.1聲道音響是兩個獨立高音單元+一個低音單元組成。
一般成品為三件;2.0聲道音箱實際上就是立體聲音箱。
一般是由1個高音1個低音分置兩個箱體組成(這里指的是500以下的常規機子,高檔機會出現更多的組合);
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搭配呢?以前多數音響都是立體聲的,后來有人發現了大多數人耳對低頻聲音的指向不是非常靈敏。
所以就針對小空間的特點開發了更節約體積的2.1聲道方案。
這種方案在小空間內幾乎和立體聲沒什么差別,所以出現在市場后大受追捧。
當然也不排除有商家大肆吹捧的原因,畢竟這個方案比原來2.0的方案節約了不少成本。
那么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?如果你仔細感受低音發出的方向,還是可以分辨出來的。
畢竟錄制聲音的時候錄制的是兩個聲道,但播放的卻只有一個聲道,那么總是有一部分聲音總是沒有還原出來,整個低音的聲場完全變了。
所以有時候聽起來聲音有點怪怪的。
當然如果是以普通人聽普通音樂來說這個完全可以無視。
如果是重度音樂愛好者,這個簡直沒法接受。
本來要聽的是無損的音樂,結果物理單元輸出就直接變成了殘疾音樂。
當然以上說的都是音響制作符合正常設計的情況下才成立的,實際很多工廠制作的時候會偷工減料。
比如選擇喇叭輸出頻率沒有完全覆蓋全部頻率,比如喇叭尺寸太小,比如箱體設計不合理,比如選擇了小磁鐵等等。
總之選擇好的音響是個大學問,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。
如果全部寫出來,估計可以出書了。
所以今天就寫到這了。
有一低音箱,想DIY玩。
求大神出方案?推薦回答:您這問題太模糊。
首先不明白您的想法,音箱多大,低音喇叭多大,有無高音喇叭,音箱材質是什么,有無功放,預算幾何等等都是DIY的影響因素,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想改造箱體或者升級喇叭,你沒說清,不好建議。∈裁磁谱拥乃{牙音箱好?問題詳情:現在藍牙音箱層出不窮,小米網絡音箱,酷狗潘多拉音箱……山水藍牙音箱……淘寶現在評論都是**出來的,想問一下有用過類似音箱的朋友們推薦一下音質好的藍牙音箱,家用的所以價格三至五百,不要太貴哦。
推薦回答:第一點看你的定價,這個其實和你的經濟能力有關,第二功能性來說,你希望是便攜還家用,又或是單單追求音質,可以說現在的品牌藍牙音箱的效果都還是不錯,我說幾個,**** sound linkminiⅡ這個音箱說是迷你其實個頭還是比較小的,但是重量還是偏重的,JBL的方塊,或是chenger等還是比較輕的音質是回有所下降的,你要是家用的話建議你用Bose的一款水晶音箱,大低音單元,八個一寸一分為四組合一套的音箱,個人建議如果是單純聽音樂,不是很愛聽搖滾或是dj的就買2.0否則2.1,兩者之間2.0的比較難做,雖然是兩個,但更體現了廠家對音質的理解2.1不是在2.0上單純增加一個低音炮要想增加好的低音炮可以購買2.1+1的就是把功放獨立出來的那種這中的更好,現在告訴你幾個品牌有Bose,JBL,漫步者,惠威,...都是國際比較認可的品牌,漫步者還是國內更為知名些智能音箱是否值得買?問題詳情:如題,現在好多科技公司推出智能音箱,是否值得買呢?
推薦回答:互聯網的時代,很多愿景都沒有想象的那么好,亞馬遜的戰略是什么,這個雖然不太清楚,但是可以肯定的是,這個是有很大價值的產品價值鏈。
類似亞馬遜的閱讀器,內容與產品的結合。
可能在互聯網看到的更多是流量,入口,這個可能會是一個誤區。
就是很多東西你看到的是獨立的,其實背后有很多其他因素,有那樣的一個環境存在。
真實的情況是被孕育出來的。
剛好缺某些東西就被補上了。
再說價值這個難以衡量的尺度,不來自單方面,成本是首要考慮的要素,還有一個就是用戶使用的價值。
還有一個就是在國內,什么東西一出,就爭著去做,最后死了一大片,留來做大的,基本離當初做的完全不同。
不過我會買個來用,應該不會有太多期待,很有可能是一個過度的產品。
一些你必須知道的音箱知識
瀏覽:1434 發布日期:2020/7/23 15:59:41